筆景生情 / 心隨景轉
《健康與金錢》(附:簡体字版)
關於“健康與金錢”的得失問題常纏繞人,似乎已成為“常態”。
在傳統的農村社會,上述這個問題幾乎或根本不存在,農民順著自然環境依時令作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榖不絕”①。大多數農民都在“冬藏”時期作為一年的休息期(尤如城市人的年假),消閒娛樂,調整身心,以備來年開春再作莊稼活。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有規律,病痛也相對地少。
農間有所謂“積榖防飢”;但事實上也會適度,若過了頭,所積的榖便會因保存不得法而受蟲蛀,或受潮而變壞,枉費了耕種所付出的辛勞、汗水。
城市人或許也有近似的情況,積存金錢便有如“積榖防飢”,但若行為過度了同樣有害:想要增加收入犧牲了工餘時間、假期、甚至年假去做兼職多賺些錢,因而賠上了健康,與家人間的關係也變得疏離。
筆者想,犧牲工餘時間多賺些錢並非個別例子,其中原因之一是在城市中部分人缺乏“安全感”,要盡量多儲蓄才覺得心安。但是他們忘了過了頭便會有“副作用”;缺乏足夠的休息時間會令人生活枯燥、心情磞緊、精神緊張;也因為缺乏適當運動而發胖、“三高”情況的出現。
現代城市中最大的開銷莫過於自置居所(享有政府補貼的公屋者例外),頭十年八載是最難熬的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個人收入多了,或是升了職,或是貨幣相對地貶值了,房貸壓力也相對地減輕,這時候,個人的身體健康我想應該放在第一位。 常言道 : 健康、財富、智慧是人生三大寶物,但在這個時段,排列次序應該是:健康、智慧、財富。因為失去了健康(不論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便甚麼都沒有意義了;缺少了智慧,疏忽了生活上作息須定時,若是亂了套,中年之後就得要用金錢去換取健康了。
筆者在幾年前的拙作中,其中一篇曾提及一位定居香港的外籍男士擁有七輛名貴跑車,但最後卻要全部變賣去醫治身上的癌症,當時的他還是壯年時期,令人唏噓!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②
當閣下處於“當打”(黃金)年紀,除非是單身主義者,若已置了家,所有的時間都不是全屬於你的,尤其是當有了孩子,你的工餘時間須盡量留給他們,家傭可不能替代父母的愛,也不能替代父母施教,對孩子們長時期冷落、疏忽,一轉眼他們已到了“反叛”年紀,再也不需要你了,還可能跟你“對著幹”;又或者兩代仿如陌路,到那時候“悟已往之不諫,已是知來者之不可以追” ③了 ,只有徒呼奈何……
註釋:
① 出自《荀子 . 王制》
② 出自《新約聖經 . 馬太福音》16:26
③ 摘變自魏晉 陶淵明詩《歸去來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心随景转
《健康与金钱》
关于“健康与金钱”的得失问题常缠绕人,似乎已成为“常态”。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上述这个问题几乎或根本不存在,农民顺着自然环境依时令作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榖不绝”①。大多数农民都在“冬藏”时期作为一年的休息期(尤如城市人的年假),消闲娱乐,调整身心,以备来年开春再作庄稼活。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有规律,病痛也相对地少。
农间有所谓“积榖防饥”;但事实上也会适度,若过了头,所积的榖便会因保存不得法而受虫蛀,或受潮而变坏,枉费了耕种所付出的辛劳、汗水。
城市人或许也有近似的情况,积存金钱便有如“积榖防饥”,但若行为过度了同样有害:想要增加收入牺牲了工余时间、假期、甚至年假去做兼职多赚些钱,因而赔上了健康,与家人间的关系也变得疏离。
笔者想,牺牲工余时间多赚些钱并非个别例子,其中原因之一是在城市中部分人缺乏“安全感”,要尽量多储蓄才觉得心安。但是他们忘了过了头便会有“副作用”;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会令人生活枯燥、心情磞紧、精神紧张;也因为缺乏适当运动而发胖、“三高”情况的出现。
现代城市中最大的开销莫过于自置居所(享有政府补贴的公屋者例外),头十年八载是最难熬的时期,过了这个阶段,个人收入多了,或是升了职,或是货币相对地贬值了,房贷压力也相对地减轻,这时候,个人的身体健康我想应该放在第一位。 常言道 : 健康、财富、智慧是人生三大宝物,但在这个时段,排列次序应该是:健康、智慧、财富。因为失去了健康(不论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便甚么都没有意义了;缺少了智慧,疏忽了生活上作息须定时,若是乱了套,中年之后就得要用金钱去换取健康了。
笔者在几年前的拙作中,其中一篇曾提及一位定居香港的外籍男士拥有七辆名贵跑车,但最后却要全部变卖去医治身上的癌症,当时的他还是壮年时期,令人唏嘘!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 ②
当阁下处于“当打”(黄金)年纪,除非是单身主义者,若已置了家,所有的时间都不是全属于你的,尤其是当有了孩子,你的工余时间须尽量留给他们,家佣可不能替代父母的爱,也不能替代父母施教,对孩子们长时期冷落、疏忽,一转眼他们已到了“反叛”年纪,再也不需要你了,还可能跟你“对着干”;又或者两代仿如陌路,到那时候“悟已往之不谏,已是知来者之不可以追” ③了 ,只有徒呼奈何……
注释:
①出自《荀子 . 王制》
② 出自《新约圣经 . 马太福音》16:26
③ 摘变自魏晋 陶渊明诗《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三聯書店荃灣店
(青山公路210號富華中心3樓A舖。 港鐵荃灣站B出口)
序言書室有限公司
(旺角西洋菜街68號7字樓,港鐵旺角站D3出口,1010樓上)
田園書屋
(九龍西洋菜街56號2樓, 旺角站D3出口)
紅出版寫字樓
(香港灣仔道133號卓凌中心11樓,港鐵灣仔站A3出口)
宏達圖書公司(澳門)
(澳門水坑尾街258號百老匯生活廣場地庫)
星光書店有限公司(澳門理工分店)
(澳門高美士街理工學院)
星光書店有限公司(澳門)
(澳門大炮台斜巷3-7號新暉閣地下)
澳門文化廣場有限公司
(澳門荷蘭園大馬路32G號通發大廈地庫)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22544439
《筆景生情》電子書剛上架(暫有六間):
Google Play 圖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ISBN_9789888743360
HyRead eBook 電子書
https://ebook.hyread.com.tw/searchList.jsp......
TAAZE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4100077854.html
台灣雲端書庫
https://www.ebookservice.tw/......
UDN 讀書吧
https://reading.udn.com/v2/search.do?k=%E7%AD%86%E6%99%AF%E7%94%9F%E6%83%85&pt=B#1,p,shelf
光波書網
https://www.24reader.com/286445
各位同業、傳媒朋友:
疫情仍將持續,而無法旅行的世界,期待是整理自己生活的好時候。
作者水寶今年推出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筆景生情》。作者於情懷意念篇章中表達了對生點滴的思考與觀點;於人文風景篇章中記錄了旅遊北美等地的所見所感;於書林尋幽中寫下了自己讀過的古典名著在現代的看法。寫作此書的目的如書中封底所說:過去的可以用作欣賞、參考、警惕;將來的,雖然觸摸不著,卻是充滿盼望;至於現在,奮抗逆境,與同心者交流、擁抱,引來的會是:天道,常庇善人……
作者水寶是榮譽文學士、語文教育碩士。興趣廣泛,涉獵文學、哲學、歷史、書法、音樂。常以興趣、遊歷貫注於作品中,筆鋒剛柔並濟,不拘一格,性情隱約於文中。散文集《天行健 當思自強不息》於去年(2020)推出,反應良好,獲得四十多間香港公共圖書館上架;今年再接再勵,以真誠回報讀者!
作者於臉書頁(@shuipo731)與個人網頁(www.shuipo.asia)持續與讀者作文字上的交流。
在此 向你推薦《筆景生情》,可以轉載以下資料,索取詳情,歡迎垂詢或其他合作!
本書特色:
‧文章所涉及的主題極廣,書尾作者亦以彩版分享了友人的畫作與自己拍攝的相片,內容豐富,散文中情節極富趣味性。
‧作者涉獵廣泛,常以興趣,遊歷貫於作品,筆鋒剛柔並濟,不拘一格,性情隱約文中。
作者興趣多方面:文學、哲學、歷史、書法、音樂、運動、旅遊、寫作。常以興趣、遊歷貫於作品,筆鋒剛柔並濟。
內容簡介:
作者水寶年推出他的第二本散文《筆景生情》。於情懷意念篇章中寫下對人生閱歷中的所思所想;於人文風景篇章中記錄了遊歷東南亞、北美等地見所感;於書林尋幽篇中評論了過的去閱讀過的經典小說和以現代角度的看法。如本書的封底說:未來的,你觸摸不著,確實是充滿盼望;至於現在,奮抗逆境,與同心者交流,引來的會是:天道,常庇善人……